English

实施“人才工程” 造就一流队伍

1998-12-02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汪大勇 本报通讯员 赵传东 我有话说

今年7月,49名中国青年作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与美国欧米伽集团、德克萨斯州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MBA(工商管理学)硕士培训班的首期学员来到美国。按照常规,仅学完市场学、会计学原理两门课程就需要3.5个月,但这些学员却以顽强的毅力,只学习70天,普遍取得较好的成绩。当地新闻媒体争相对学员的学习情况给予报道。德克萨斯州科技大学董事会主席、州议员JOHN先生欣然邀请49名中国学员到家中做客,他感慨地说,中国企业如此重视人才培养,确实很了不起!

高层次人才培训,这是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新近实施的“人才工程”的一个缩影。多年来,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以骄人的成绩令全国同行刮目相看。1996年2月,他们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户户通电;电力建设速度和施工质量,连年保持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;公司的两个文明建设获双丰收,有14个基层单位被评为全国电力系统“双文明”单位,44个基层单位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。前不久,该公司又被国家电力公司命名为全国首家“中国一流管理的电力公司”。

一个电力企业,在如此辉煌的时候,何以要推出“人才工程”?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总经理刘振亚一语中的:“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,人才匮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,我们实施‘人才工程’就是要使企业成为学习创新型企业,使每一个职工成为终身学习的人,这样才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”

基于这样的认识,1996年,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在提出创建一流电力公司的同时,坚定不移地把人才培养提到企业工作的核心位置,并结合实际制定了《“九五”及2010年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纲要》,通过改革形成以岗位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为主、与国际接轨、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人才开发管理机制。公司主管教育培训工作的副总经理笪鸿兴对记者说,为了避免人们都去挤官道,公司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设计了“三条路”,让管理人员当干部,科技人员当专家,普通工人当“高技能操作能手”,按照这一思路确定了“九五”期间人才工程的“112”目标,即在5年内建立1000名厂处级领导管理人才后备队伍、1000人的专家和专业学科带头人队伍和2000名高技能的操作能手,使85%的领导干部、65%以上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,60%以上的生产人员达到中专以上学历,全体职工100%持证上岗。

突出高层次人才培训,是该公司“人才工程”的一个显著特色。在与美国合办MBA(工商管理学)硕士培训班的同时,今年他们先后与清华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山东工业大学联合举办热能工程、工商管理和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研究生课程进修班,还分别与中央党校、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举办在职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班和EMBA(亚太企业主管)研究生课程进修班,加上基层单位培训的人员,目前全公司在国内外著名高校培训的高层次研修人员已达500多人。

人才工程的顺利实施,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来保证。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决策者们以战略眼光,宁可其它方面忍让一点,也千方百计确保教育培训的资金需要。据统计,仅去美国参加MBA培训的49名学员,公司一次就拿出几十万美金;与新加坡合办的EMBA(亚太企业主管)研究生课程进修班,35名学员,光学费就支付上百万元。1996年,公司筹资一亿多元,在济南重点建设现代化的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,并将原山东电力职工大学、山东电力工业局党校并入其中,使之成为全省高层次电力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的基地。近两年,公司还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,引进高级专家5名、博士5名、硕士71名,从整体上优化了教师队伍的结构。

实施人才工程,遇到的最突出问题是工学矛盾。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领导始终强调,无论工作多忙,工一定要服从学。公司着眼长远,舍得抽调生产、经营、管理的骨干参加教育培训,并把培训考核成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,后备人才不经党校培训,原则上不得提拔任用。公司还完善各类培训学习的奖惩制度,规定公派参加研究生级以上高层次培训和业务骨干学习深造的,学习期间工资、奖金等待遇不变;经批准参加高等学历教育的职工,取得毕业文凭后,根据学历层次报销70%—90%的学费。对35岁以下、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职工,按计划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强制培训,对完不成培训任务的单位,扣减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1%—5%。

实施人才工程以来,全公司各层次培训均取得显著成效,现在有近万名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,参加各类系统培训的职工达10万人次。除研究生层次的研修班外,两年来,先后举办领导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20期,培训人数1100多人次;举办了6期以政治理论、金融、法律、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中青年干部强化培训班,接受培训的270人中,已有150人走上领导岗位;全公司厂处级领导干部中,具有大学本科和本科以上学历者已达80%。笪鸿兴副总经理欣喜地告诉记者,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,使公司的生产经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,电力销售收入和多种经营收入大幅度增长,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电力系统名列前茅,公司总资产4年内翻了两番,达到598亿元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